作者:龍鼎網絡發布時間:2016-05-10 09:22:04瀏覽次數:15386文章出處:晉城自適應網站制作
佛教APP市場分析預測報告
2016-04-18 16:11 來源:互聯網分析沙龍
佛教自印度傳入中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經過長期的傳播和發展,形成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中國佛教。佛教行業作為佛教的重要發展途徑,對佛教文化藝術的傳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佛教行業是為佛友提供一種表達佛教信仰的方式,也是一種佛教文化傳播的手段。隨著佛教的傳播,佛教對于民眾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民眾也開始信奉佛教。同時,國內很多重大寺廟開始廣開法會、創辦佛學院佛學班、以傳統節日作為契機舉行的一系列活動等,都得到了廣大民眾和佛教信徒的支持和參加。
網絡作為電子時代興起的新型信息載體,在社會精神文化的各領域有著越來越深遠的影響,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佛教也不可避免地面對這一新生事物。讓佛教文化的傳播與尖端科技相結合,是近年來佛教界不懈努力發展的方向。其次,旅游業的發展,極大的帶動了國內寺院、廟宇等佛教文化的發展和傳播,佛教對民眾的影響力也在逐步擴大,很多信仰缺失的人撥開了云霧,對佛教有了重新的認識,接受和信仰的人也越來越多。同時,國內很多重大寺廟開始廣開法會、創辦佛學院佛學班、以傳統節日作為契機舉行的一系列活動等,都得到了廣大民眾和佛教信徒的支持和參加。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的驅使下,北京宇泰思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宇泰思科)作為互聯網創新與合作平臺,運用自己多年的互聯網創業經驗和專業團隊的市場調研,于3月份發布了《佛教APP市場分析預測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該報告全方位多層次的分析了佛教市場的現狀以及面臨的困境,甚至對未來市場方向的分析預測等,對佛教APP產品的發展具有很大的借鑒作用。、
2、 市場、行業分析
2.1 市場發展階段分析
佛教作為具有2千年多年歷史的教派,源遠流長??v觀中國20世紀以來佛教的發展,走過了中興——凋零——復興的曲折歷程。尤其是80年代以來,由于政治、經濟、學術、文化、信仰等方面的原因,中國佛教則呈明顯的復興現象。佛教刻經處、佛學書局的創辦,佛學院、佛學研究機構的設立,佛教居士林的建設,寺廟佛堂的修葺建設,講座法會的開辦等都表明了佛教文化事業趨于興旺。到了21世紀,整個佛教產業更是在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推動下蒸蒸日上,達到了一種相對繁榮的發展階段。
佛教與尖端科技相結合也將成為佛教傳播模式的主流之一,除了以“弘慧·中國佛教網”為首的互聯網佛教產品發展的第三方平臺之外,還出現了APP佛教產品。雖然佛教產業的大力發展,加速了佛教用品、建筑、文化活動等各方面的發展,但目前市場上線下產品的發展空間已經達到了一種飽和狀態。因此,手機APP佛教軟件的誕生,一方面順應了當下社會經濟和手機系統的發展潮流,另一方面,也為佛教產品的延伸提供了出路。
由于地理環境、社會環境等因素影響,在未來,信息化、生活化的手機APP佛教軟件將成為信佛民眾最主要的獲取途徑和方式。市場調研團隊對佛教APP軟件做了一個全面的市場分析,發現佛教APP最普遍的現狀就是:目前市場上通用的手機APP佛教軟件比較少,幾乎都是免費的,而且使用功能太少。因此從當下佛教整體產業和線上產品的發展來看,佛教APP產業的發展,還處于一個潛伏到起步的階段,而這個階段的進入發展的空間才是最大的。
2.2 現有市場規模分析
同時,市場調研部門針對市場上已經存在的佛教APP也做了調研分析(選取幾個較為突出的例子),發現從軟件上市至今,《佛靜心靜曲》已有3.7萬人下載安裝,《念佛機》(兩種版本)分別已有2.7萬人下載安裝(總共5.4萬人),《3D佛》(動態壁紙APP)已有2.4萬人下載安裝,《佛教聽書》已有2.7萬人下載安裝?!段⒎鸾獭钒l展最為快速,微博關注用戶已達到97萬人,已有3.4萬人下載安裝。
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市場上大約使用佛教APP的人數大概在15萬人次左右,使用量太少,而且這些佛教APP都是免費的,市場收益幾乎為0。
大多數用戶使用該類APP產品時的一個重要的共同特征是:在家學佛或者佛學愛好者通過使用這類應用型軟件注重個人修行的一種工具和途徑。
另外,如今隨著旅游業和佛教產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佛教線下活動開始蓬勃發展,對國內各類大型寺廟、佛教勝地等其官方網站舉辦的佛教活動,市場調研團隊同樣進行了統計,具體如下圖所示:
據報告中數據顯示,通過報名參與佛學班、夏令營、體驗修行等佛事活動的人群十分可觀,比如今年夏天參加寒山寺佛學班的報名者達到500多人,最終錄取40人。
2.3 未來市場規模分析
在移動互聯網領域,智能終端的普及不僅推動了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也帶來了移動APP應用的爆炸式增長。根據IDC的預測,以2011年全球范圍內的382億下載量計算,到2015年APP下載量會上升到1827億。
其次,中國旅游業的發展帶動了佛教文化和寺廟的大力發展,越來越多的佛教信仰者或者游客通過旅游來參觀寺廟、佛法祈福等佛教活動,佛教信仰者的增多,增加了使用佛教APP產品的用戶量,勢必會帶動佛教APP軟件的發展。
雖然佛教軟件APP從目前的使用數據和調查結果來看,處于一個剛剛起步的0階段,但通過對佛教APP的設計和營銷策略,推動佛教APP的宣傳和推廣,可以增加受眾群體,擴大傳播面和認知度,對于其未來的市場規模還是十分可觀的。
2.4 業務發展前景分析
通過上面對其他類似APP軟件目前和未來市場規模的比較和分析,可以看出手機APP的發展前景是無限的。由此,我們來推斷,佛教軟件APP的發展前景依然是可以速度發展和壯大的。由于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手機APP的認知度也會越來越高,相信越來越多的佛教信徒也會對手機佛教APP的認知越來越高,從而使用佛教APP,因此,佛教軟件APP還是具有很大的發展前景的。
3、 用戶需求分析
3.1 用戶定位及規模
在有關佛教信徒的調查中顯示,中國14億人口,成年人大約10億,大約90%聽過“佛”這個字眼;這90%當中,去過寺院或拜過佛的,大約有60%;60%當中,看過任何一本佛經的很少,大約占15%;看過佛經當中, 三皈依 的極少,大約占10%; 三皈依 并持守 五戒 的,大約占 三皈依 人數的1%。
為了更好的掌握具體而詳實的數據,在問卷星平臺做了一個大范圍的問卷調查。根據問卷星在線調查投票平臺,其中21-35歲的青年人士占所有信徒的21%,35-50歲的中年人是占53%;男性比例占53%;居士(在家信佛)占總信徒的37%,對佛教不太了解的普通人士占32%;其中,青壯年信徒中,城市比例占據3分之2,文化程度較高,收入較高。
通過以上分析,最終決定將佛教APP的用戶定位于城市中的青壯年信徒。他們是手機APP使用率最高的主要用戶群體,具有很大的用戶規模。
3.2 用戶需求分析
同時,線上團隊通過佛教QQ群了解,鄉村一般中老年女性學佛較多,城市有更多的年輕人也開始信仰佛教,其中包括社會白領、商務人士、從政人員和在校大學生。他們表示想要跟著大師法師進行學佛禪修,但是途徑較少且較多大師比較低調神秘,無法獲得大師的現場授課或者親自講解,更多的傾向于使用網絡視頻進行學習。
另外,根據現有市場規模分析中國內各大佛教名山和寺廟關于線下佛事活動的統計來看,佛事活動主要分為2大板塊:第一板塊是根據佛教節日或傳統節日來舉辦的祈福法會、開光、齋戒等活動,這類活動不限定人群,只要有意愿即可隨喜參加;第二板塊是各大名山和寺廟針對當下社會工薪階層(商務、白領、從政)、在校大學生和在家居士、佛教愛好者等特殊人群舉辦的佛學院、佛學班、夏令營等,參與人數龐大,由舉辦方刪選名單。
據問星在線問卷調查顯示,信佛的群體中,47%的被調查的人表示對祈福法會等佛教活動有興趣,愿意參加寺廟活動,42%表示沒有時間參加或者無法獲知準確的活動信息和參與方式,但希望參與此類活動。
通過這類調查我們可以得知,90%的佛教信徒愿意參加大型寺廟或者大師舉辦的相關佛教活動,包括以祈福法會、圣像開光、佛學班、靜心禪修等為主要形式的各類活動。
由此可以得出,參加線下佛事活動的人群是不固定的、沒有明顯區分和特征;老年的佛教愛好者或者信徒接收新鮮事物較慢,大多喜歡直接參與祈福法會、開光齋戒等活動,但多以佛教名山或寺廟所在當地的群眾較多;但是手機APP又限定了使用的人群目前鎖定在青壯年階層,通過QQ、論壇、電話咨詢,這類人群共同的主要特征表現在:教育程度和文化程度較高,具有較高學歷,對禪修禮佛有自己的理解和方式;生活和工作壓力大,比較希冀于一種精神寄托和信仰;工作繁忙,空閑時間比較緊湊;希望參加相關佛學教育學習等活動,但苦于對寺廟舉辦這類活動沒有明確清晰的了解;同時他們表示,很多關于寺廟的活動必須現場進行咨詢和報名才能參加,又無法準確獲知齋戒等寺廟活動時間和要求,大多數參與者經常失望而歸;能容易快速的接受新鮮事物。
青年(18-30歲)的佛教愛好者或者信徒一般為在校大學生、社會白領等,他們大多數剛剛入門佛教,屬于初學階段,對如何禮佛禪修比較迷茫,希望有大師或師傅帶領指點;而中年(30-50歲)的佛教愛好者或者信徒一般已經成家立業的社會精英等,他們大多數已經對禪修禮佛長達一段時間了,希望通過一些齋戒、禪修等寺廟生活來提升和升華自己。
從上述的調查顯示,由于時間、地域性、工作、年齡等各方面原因,大多數佛教愛好者或者信徒(在家居士)希望參加寺廟生活等,但又對線下佛事活動的安排缺乏準確及時的了解,因此錯過參與時間,或者缺少參與的途徑和消息來源。因此,一款合適而切實需求的佛教APP產品是解決這一系列問題的關鍵所在。在發布的報告的文尾,我們也看出了宇泰思科對于開發這樣一款佛教APP的信心。
晉城網站建設 龍鼎網絡為您解答?。?!
微信聯系
進入手機版